儿童肥胖的现状与原因?
2017年,我国6-17岁儿童青少年中,超重和肥胖率已经达到19.5%;在20岁以下的年轻人中,这类人群占比更是达到34.3%——这些数字都比2012年的时候增长了大约一倍。 而在城市里面,儿童的肥胖率更高! 比如在北京,《北京青年报》报道说,“在14个区里的84所小学里对1万余名小学生进行体检后发现,四年级学生的肥胖率高达15%”;
再比如杭州,一个针对6个年级的1056名青少年的调查显示,四年级学生和初中生的胖矮比(身高标准体重比)都超过了1,即意味着这些孩子已经处于肥胖或超重状态了[1]。 我曾在网上看到过一些家长发表在孩子学校门口的帖子,其中不少题目就是《惊!学校门口卖什么什么东西,我们班xxx居然还买!》、《震惊!某校学生竟然这么胖!》……
从上面两则新闻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儿童肥胖问题似乎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但为什么仍然有那么多儿童正在变得越来越胖呢? 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 在2005年到2015年间,全国居民肉类消费量增加了12.9公斤/人·年。而在这个时间段内,城镇居民的人均收增长了近3倍,达到11222元/人·年,农村居民收入也增长了1.6倍,达到6681元/人·年。
也就是说,人们在吃得更饱的同时,花在食物上的钱也越来越多。 在这个过程中,肉类食品的消费水涨船高,尤其是猪肉,作为人们餐桌上重要肉类食品,价格不断下降,消费者购买数量也在快速增加:2005年到2015年,猪肉消费总量由2087万吨增加到2686万吨,增幅达28%。
而在这期间,人口增长只有不到8%。每个人平均每年要吃掉近10公斤的肉,是1978年的6倍多。 如果把镜头拉得更远,到1995年,全国居民人均肉类消费量就已经达到了8.34公斤,到2005年,这一数值为11.36公斤。 这么多肉从哪里来?当然来自养殖业。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6年中国畜牧业报告》显示,2016年我国肉类产量为5184.44万吨,比上年减少3.9%,其中猪肉产量为4127.16万吨,比上年减少4.6%。但这一数量还是比1985年的2180.6万吨,增长了1.8倍。
在这份报告中,还有一个数字引起我的注意:2016年,国内肉类消费量为5322.98万吨,比上年减少2.1%。 其实,早在2014年的时候,国内肉类消费的峰值就已经出现了,那一年,人均肉制品消费量达到了88公斤,超过世界平均水平(48公斤)的一半。
现在,我国的畜牧业正处于向集约化、规模化转变的关键节点上。 从过去小农经济的散养模式,转变为现在的集中养殖,固然能够带来高效、高产的益处,但却也有可能带来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比如畜禽粪便污染。 而由于目前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管控日益加强,不少养殖户担心自己的产品无法通过质检,从而选择不使用兽药,改用饲料添加剂的方式增强动物的抵抗能力。而这些被动的添加物,有可能最终还是会进入到人们的餐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