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关爱留守儿童?
一、促进社会公平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而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是教育公平的首要问题。从宏观意义上说,我国目前教育资源分配在东、中、西部的地区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在同一地区内,不同学校之间优秀师资和教育资源的配置也存在很大的不平衡,这些都会影响义务教育的质量,进而影响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 而农村留守儿童作为群体之一,由于缺少父母或父母的言传身教,在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中很容易受消极的影响,对以后的人生取向产生偏差,如果不加以关爱和帮助,这种偏差可能会持续一生,给这些人一生的发展带来严重的障碍。因此关注留守儿童的成长问题有着积极的社会意义。
二、构建和谐社会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中华民族的未来,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到无数家庭的幸福,也关系到国家的发展与壮大。然而,现实生活中,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的群体却在成长的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问题的困扰。
一是安全问题。由于留守儿童与父母双方或单方面长期两地分居,缺乏父母的关爱和陪伴,加上农村地区法制观念相对薄弱,未成年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较差,导致留守儿童人身财产安全受到威胁的事件时有发生。二是心理健康问题。留守儿童的孤独、寂寞、失落等情绪容易导致其产生心理失衡现象,个别学生甚至产生轻生念头。三是道德品质缺失。一些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因为缺位的家庭教育容易养成任性、自私、霸道等不良品性,在一些不良习气的诱使下,有的留守儿童甚至会误入歧途。四是学习动机弱化。有的留守儿童认为不管自己如何努力都无法改变现状,因而放弃努力,破罐子破摔;也有一些留守儿童会产生报复心理,觉得只要考好了也没什么用,于是学习成绩自然不好。五是行为举止怪异。由于得不到及时的纠正和指导,一些留守儿童的言行可能比较出格,其行为可能令人难以理解。
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对于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实现乡村复兴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新世纪后,许多青壮年农民纷纷背井离乡进城务工,这给了在农村长大的孩子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即“集体生活”。随着越来越多的家长离开家乡到外地谋生,农村小学的学生人数不断减少,很多学校被迫合并,甚至在有些地区出现了撤并中小学的现象。2014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扶贫开发中长期规划纲要(2011—2020年)》,明确要求加强农民工培训就业和后扶贫工作的力度,同时提出“开发式扶贫的主要任务是帮助贫困地区和居民增加收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从根本上消除贫困。”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让这些孩子能在健康稳定的环境中成长对于振兴农村有着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