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姜有什么作用?
黑姜是生姜的加工品之一,是用普通姜腌制后晾干制成的。由于制作工艺的不同,使黑姜的药性有所偏失。 《中国药典》记载,姜(黑姜)“辛,温;归脾、胃、肺经”。“用于风寒感冒,胃痛,腹痛,呕吐,泄泻。”“生用解表散寒,温中止呕。炒焦用健胃消食,止泻痢。”
黑姜的主要功效有二:一是解表,二是健胃。
1.解表 关于黑姜的解表作用,历代医家论述颇多。 如《本草便读》中说得好:“生姜,解表散风寒。” 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亦云:“生姜,发散也,可升可降。” 现代实验研究证实:黑姜对流感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有一定的治疗作用[1]。
2.健胃 早在唐代孙思邈所著的《千金要方》中就有记载,说生姜可用治“霍乱转筋”(急性胃肠炎),“心下痞坚”“宿食不消”(胃功能障碍或消化不良)。 宋代苏颂著的《图经本草》也说:“姜,产东南,今荆湖、川蜀州郡皆能种子。……人家多以盆盎养之,亦堪观赏。其苗似荞,叶似竹,生数片尖长之叶,根茎横生,黄赤色,直上下有节,每节有叶七、八枚。……其味甚辛辣。”
古人很早就注意到了姜末、醋汁对消化有帮助,如在东汉时的《伤寒论》中有“顿服小建中汤一剂,其疼立止”,就是用现成的中成药治疗胃部疼痛。 到了元代,朱丹溪认为,单凭生姜、陈皮不能养胃,必须配以白术、茯苓等健脾之品才能见效,并有了“醒脾汤”这个传世名方。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黑姜对胃黏膜有直接的保护作用,可以抑制和消除因胃炎和胃溃疡造成的炎症细胞浸润和糜烂出血。 对胃酸分泌及应激性胃肠道运动也有调节作用,有利于溃疡的愈合[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