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鸿飞记忆有副作用吗?
最近很多关于快速记忆的文章,我决定发一篇之前看过的一篇比较靠谱的文章 作者是首都医科大学的,不是业余作家或者什么培训老师,应该更可信一些 全文无广告!无广告!!(尽管我也很想打广告) 接下来上正文 相信大家对速读记忆、思维导图之类的词汇已经不陌生了,这些工具都可以帮助我们提升学习效率。但是很多人在使用的时候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或者在短期内出现了反作用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因其实也很简单。无论是速读还是思维导图都只是一种辅助性工具,它们不能改变大脑的工作原理也不能强制性地调动更多的记忆力。如果使用不当,就会出现相反的效果。 举个简单例子大家就清楚了。比如我们要记住10个电话号码,如果我们用传统的列出来记的方式,可能半个小时也没办法全部记下来。但是如果我们将这10个号码编成一句诗或者一个故事的话,也许5分钟就能记下来了。这种方式显然比死记硬背效率要高。但是在使用这种技巧的时候也是有条件的——我们必须要将数字转化为可以识别的信息才能调用我们的记忆力。
举个例子 首师大_附中高一年级_上学期期末考试英语试卷 假如要你默写这道题目,如果你直接将答案复制进去,肯定不行,一定要转化。比如将第一个空填入“the first……”然后利用第一段的内容填充其他空白,这样才可以在短时间调动我们的记忆力。而一旦我们发现某个信息可以通过某种方式与我们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的时候,我们就会很容易地调启用处。这也是所有学习方法的核心——搭建已知的知识和未知的信息之间的桥梁。然而这一过程是非常依赖于具体的知识点的,对于某些知识点本身就很难记忆的科目来说,速读和思维导图似乎就无能为力了。例如物理化学这种需要理解性的记忆。在这种情况下任何技巧都显得苍白无力。
因此无论我们使用什么样的学习工具和方法,我们需要明白一点:工具只是起到辅助作用,真正调动记忆的是我们的思考。只有当我们充分理解和掌握了知识点,并且将这些知识与我们已经有的知识体系相连接,才可以实现高效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