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长痔疮怎么办?
小儿痔疮患者一般发生在2岁以下的婴幼儿,多因营养不良、佝偻病、慢性腹泻、腹肌松弛等因素导致肠道蠕动功能紊乱,大便 times;结,排便困难而诱发。临床症状以大便带血、肛门瘙痒为主,少数患儿有坠胀、异物脱出等不适。由于大多数患儿无明显痛苦,且都能自行缓解,愈后也不易复发,所以治疗上主要是保持大便通畅,无需手术治疗。
家庭护理是本病康复的重要部分,可采取以“合”为主、“分”为辅的综合疗法。
“合”指保持局部清洁,增加营养。
具体方法:每次便后用柔软的卫生纸擦拭,便后用温水清洗或坐浴,清洗时注意动作轻柔,清洗后要擦干,减少刺激,必要时涂适量的痔疮药物或氧化锌软膏。平时注意患儿的个人卫生,勤洗澡,勤换内裤,以保持臀部清洁,避免肛门瘙痒,减少抓挠,以防破溃感染。此外,应提高全身抵抗力,加强营养,多喂奶,适量增加蛋、肉、鱼、肝、果酱、蜂蜜及新鲜蔬菜等辅食,以增加肠道润滑,减少大便干结,使大便通畅。
“分”指控制排便次数,养成定时排便习惯。
具体方法:训练过程中应养成每日清晨定时排便的习惯,饮食上少食多餐,使每日排便 times;而固定,避免便次过多而刺激直肠肛门。对于经常便泌者,可进行适当腹部按摩,或每日清晨空腹饮盐水或果汁、适当服食蜂蜜,以及应用小儿专用开塞露、肥皂头以保持大便通畅。切不可用泻药来强迫排便。若发生便秘,可给患儿少加牛奶,多喂水以及含纤维素多的食物,必要时可用小儿清热口服液、馥玲口服液或小儿通便茶,并给予小剂量的乳果糖口服液来通便。因乳果糖在结肠内被消化道细菌降解,所产生的有机酸降低肠道PH值,改变肠道渗透压,使肠蠕动增加而排便,避免了药物依赖而产生便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