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个月有30天?
题主的疑惑主要有两点,一是为什么要制定大月小月的历法,二是为什么农历里有闰月。下面分别解释这两点。
(一)关于大小月 “大月”和“小月”是按照月内阴晴而定的——月内若逢初三、四下雨,这个月就是小月,若初五以上连续晴天,这个月便是大月。这种根据“天象”而定的大小月制度,其实是最符合农历作为“阴历”本义的。因为月亮的圆缺变化本来就有“大月”、“小月”之分。 至于为什么不是按照阳历每月30天的标准来制定月份的长度,其原因还是在于二十四节气。若按照阳历每月30天计算,一年12个月刚好对应农历十二个节气,这样农历和阳历在时间上就完全一致了(注意这里的冬至、春分等是按公历日期计算的)。但实际并不是这样的。例如,今年夏至所在的公历日期比今年的小暑更靠近冬至,因此今年农历的小暑和大暑间就多了农历的一个节气,立秋也晚了将近一个月。这就使得农历的时间比阳历的时间整整晚了一个月。如果再遵循阳历每个月30天的原则,那么农历就会永远落后于阳历。显然这是不符合实际的。所以只能参照“古六甲”中的“周髀算经”的方法来设定月长度了。
“古六甲”中关于月的记载是这样的:“朔旦冬至,阳气微升,阴阳相推,日行北陆,立春而后,阳气自南而东,月日复朔,周而复始。”“月者,阴阳之气慢(渐)入,迟疾不同;积气成形,阴形为室,阳形为窗,窗室俱完,各有所属,故曰月建。”古代先民已经意识到了月的阴晴圆缺与太阳运行的关系,并且确定了月的大致周期——虽然实际上要大于这个数值。为了保持阴历(农历)的稳定,就必须把朔望月(月相由新月到满月再返回新月的周期)加以细化,以适应节气的变化。于是就有了今天农历二十九或者三十天和初一至初三连续雨天或晴天不同的情况。
(二)关于闰月 如果说设置大小月是为了适应农历节气的话,那设置闰月就是为了协调农历和阳历的时间了。由于农历大小月之间的间隔并不固定,因此为了实现农历月份和阳历月份的同步,就需要在特定年份设置闰月。用现代科学术语来说,闰月属于人为设置的“置闰”现象。
目前世界上广泛采用公元纪年,这种纪年是阳历纪年。每年的365天里包含52个星期零1天。如果每年只有一个闰月,那么4年后就会出现一个星期的天数不够的情况。这时候就需要把这个月放在下半年里,即六月初三之后加一天,成为六月三十一。反之如果是两个闰月则需要放到明年。这种情况在阳历里是没有办法解决的。只有在农历里通过增加闰月才能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