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便血是怎么回事?
1、饮食不当
喜欢吃辛辣或油炸食物的孩子极易出现上火,上火会引起肠胃功能紊乱,影响肠道的粘膜组织,再加上长期饮食结构不均衡会引肠道内环境失衡,影响益生菌繁殖,从而减少消化酶分泌,食物发生腐败或发酵,这两种情况均会导致便血,且带有强烈的恶臭味道。
2、肠道寄生虫
肠道中常见寄生虫有蛔虫、钩虫以及鞭虫等,尤其是3~10岁的孩子,由于手足等接触地方不干净,而且吃东西之前没有洗手,增加其感染率,大大提高了便血风险。一般情况下,部分寄生虫代谢产物或一些幼虫会刺激胃肠道粘膜,再加上某些寄生虫喜欢钻孔,蠕动时会摩擦肠粘膜,引起少量出血,血液会和大便混合在一起。另外,部分寄生虫会吸吮肠粘膜血液,血液会随着大便排出体外,这引起便血。
3、肠道疾病
肠道疾病可引起便血,常见的有肠系膜淋巴结炎、肠套叠或美克尔憩室以及溃疡性结肠炎和先天性肠道疾病,也包括肠道肿瘤和息肉、肛裂痔疮、肛裂以及败血症和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过敏性紫癜等,都会引起便血。
4、吃某些食物
孩子吃含有青色素的食物或动物血液、肝脏等动物内脏,也包括未加工的猪、牛羊等血肠,会升高肠道内血液中血红蛋白。再加上受到肠道细菌作用,生成具有粪便颜色的硫化铁,粪便会呈现鲜血便或柏油样大便,这是生理性便血,必须要正确识别。
5、误认为便血
有些家长误认为孩子有便血,其实这是食物污染或者外痔、肛裂和子宫出血等引起的,必须要正确区分。
家长如何判断孩子是真性还是假性便血
真性便血主要集中在消化道出血,血液伴随着大便排出,血液呈现暗红色而且大便和血液混合在一起,这属于消化道远端出血。也有一部分血液附着在大便表面或滴血,大便呈现鲜红色,这主要集中在肛门和直肠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