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儿童节的童怎么写?
“儿童”(children)的“儿”,是古代汉语中一个常见的人称代词,现在只保留在某些方言里。比如“你屋里个儿(你们里面那个)”、“我屋外个儿(我外面那个)”。这个“儿”字与“童”同音且意思相近,所以“儿童”的“儿”可以理解为“童”字的异体字。 “童”是个多音字,在这里读tóng (音同“桐”)时,有“未成年的”之意。《礼记·曲礼上》中有“人生十年曰幼,学艺谓之童”的说法。西周铜器铭文里有关于“童”的字形,像背着书包去上学的样子;战国文字里“童”的字形变得复杂起来,像是小孩站在大人身边的意思。汉代画像石和帛书中“童”的字形又发生了变化,变成从“立”从“童”了。
现代汉字中的“童”字就是从这个字形演变而来的,也读tóng。“儿童”的“童”字应该读作tóng,不读chóng。 不过,古书里也有把“儿童”的“童”读作chóng的例子。《诗经·郑风·萚兮》中有“叔兮伯兮,倡予和予”的句子,毛传解释“倡”为“唱”“和”为“和歌”,那么这句诗的意思是“叔叔啊,哥哥啊,我唱首新歌给你们的姑娘听”,这里的“童”字显然念chóng。
另一个例子出自《三国志·吴书·周鲂传》裴松之注引晋司马彪《续汉书》,原话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况别一日而容貌焕然者乎!此宜速还,不复须臾缓急。若不亟行,恐将为童幼所笑。”这里面“童幼”的“童”显然也是念chóng。 其实,“儿童”的“童”念chóng还是念tóng,区别在于这个字是在表示“未成年”的意思时的读音不同罢了,现在的词典都将“儿童”的“童”统一注作tóng,是很不妥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