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的作用原理?

江沐晓江沐晓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以我熟悉的抗抑郁药为例,目前常用的有五类药物,包括苯并二氮杂卓类、三咪嗪类、度洛西丁、文拉法辛和米拉普仑等 ,其中前两类属于老的抗抑郁药现已较少使用,新一点的药物如度洛西丁、文拉法辛和咪拉普仑等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药物之一.这些药物的原理大致如下:(PS:这只是简单的药物作用原理的阐述,并不是很准确)

1、 阻断中枢神经系统的5-羟色胺(5HT)受体,而5HT是大脑里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它参与情绪、情感、焦虑、情绪低落、记忆力减退以及性功能等的调节;

2、 阻断脑内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的α肾上腺能受体,而去甲肾上腺素是一种强有力的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它跟5HT一样,也是参与情绪、情感、焦虑、情绪低落及记忆力的调节;

3、 促进脑内去甲肾上腺素、5HT和肾上腺素的合成与重吸收。

以上三种都是一些比较专业的名词,可能看着会比较累,但都是说明一个道理,就是这些药物是通过影响大脑内的某些神经递质的含量来发挥抗抑郁作用的。 而神经递质一旦受到了影响,大脑里的信息传递就会受到影响,进而达到治疗抑郁的目的。

当然,任何药物都有其作用机制,而药物的作用机制必然会通过某些途径来影响疾病的发生发展。 但药物的作用机制不是唯一的指导用药方向的准则,患者实际的服药效果以及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都需要医生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来综合判定和考虑。 所以,药物的作用机制只是我们了解药物、运用药物的一个基础,而不是全部。

迟菲云迟菲云优质答主

(1)补充体内活性物质的不足:如维生素、激素、酶等作为药物补充给人体后,可使原来的不足或丧失的生理作用恢复正常,起到治疗目的。

(2)对受体的作用:大多数药物(包括有些中药的有效成分)通过与机体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一般受体只对特定的生理物质有识别和选择性,当某些药物分子与受体的结合达到一定亲和力足以代替内源性配体(即生理物质),则可产生激动或阻断受体反应而引起生物效应。

(3)影响物质代谢过程:在物质代谢过程中,常需要酶的催化。若酶的活性发生变化,就会引起物质代谢过程改变,因此凡是能活化酶或抑制酶活性的物质,都能影响体内物质代谢.从而产生治疗或毒性作用。酶具有高度的催化效率和高度的选择性,所以能活化或抑制其活性的物质也就具有高度的有效性和选择性。

(4)参与细胞物质组成:核酸和蛋白质等大分子为细胞结构物质,参与细胞代谢与繁殖过程。抗癌药损伤细胞核酸和蛋白质,影响癌细胞核酸、蛋白质合成和繁殖,导致细胞死亡,从而达到治疗作用。

(5)影响生物膜的功能:有些药物通过影响生物膜的通透性而发挥作用。例如局麻药作用于神经细胞的神经膜产生麻醉效果。

(6)其他如改变细胞周围环境的理化性质:酸碱类药物可改变人体内环境的pH,渗透压性药物由于渗透压的改变而能产生利尿效应。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