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蛋清过敏涂什么药?
婴儿在添加辅食时期容易出现过敏反应,特别是对于鸡蛋,有些婴儿是不能吃鸡蛋的,鸡蛋中含有蛋白质容易导致婴儿过敏,有些婴儿接触蛋清就过敏,那么婴儿蛋清过敏涂什么药好?
小儿对某些食物成分不耐受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紊乱和不适,称为食物过敏。多见于0~3岁婴幼儿,一般不能耐受多种食物,尤以牛奶、虾、豆类为多。牛奶过敏者中又有1/3不能耐受大豆成分。临床表现以消化不良、腹泻、湿疹、哮喘、鼻炎最常见,并可与其他过敏性疾病重叠。
食物过敏属于Ⅰ型变态反应。主要由食物中的蛋白质成分致敏,尤其是含蛋白质高的大鱼大肉更易致敏,糖类和脂肪通常不引起过敏。小儿食后主要经胃肠吸收,也可通过口腔黏膜吸收,进入血流后与IgE抗体结合的致敏淋巴细胞,释放组织胺、缓激肽等致敏介质,使肠肌和支气管平滑肌收缩,血管通透性增强,引起肠道和呼吸道狭窄,组织水肿,造成胃肠道和呼吸功能障碍,并影响皮肤、肾、脑等器官功能活动而导致发病。
一般认为,少数发生食物过敏的小儿是家族遗传的过敏体质;多数的发生因素是母乳不足加辅食不当,或喂养过急、多种辅食添加过于集中;反复呼吸道感染,尤其是反复鼻窦炎的患儿,因肠功能受损,肠黏膜屏障作用消失,致肠道通透性增加而易发生食物过敏。
食物过敏引起的腹泻临床以下消化道症状为主,大便次数多、量少、黄色或黄绿色、稀糊或蛋花汤样;起病急,每日大便10~30次,重者60次。可有阵发性腹绞痛,便前哭闹,便后缓解,无发热或低热,无呕吐,一般情况良好,体重不下降。应与肠道感染相鉴别。食物过敏引起的湿疹一般起病较急,皮疹多见于面颊、头皮、外耳及屈侧,为红斑、丘疹、糜烂、渗出、结痂等多形性损害,时轻时重,剧烈瘙痒,常因搔抓、摩擦、烫等原因诱发和加重,可有消化道和呼吸道过敏症状。
一旦确诊为食物过敏,最好的办法就是去除过敏的食物。母亲进食易过敏的食物,通过乳汁可诱发患儿过敏,应避免进食此类食物。牛奶过敏者可改鱼蛋白或植物蛋白配方的牛奶喂养,或豆浆、米糊代乳;虾过敏者禁食虾,亦应少食鱼、贝类;豆类过敏者,除禁食大豆,还应禁食绿豆、赤豆等。一般需坚持无过敏食物喂养1个月左右才能确定过敏症状改善。辅食添加应循序渐进,逐一增加,有疑问的食物可暂停喂,待无过敏症状后再逐步添加,仍出现过敏者列为过敏食物。
中药治疗:首选方剂健脾止遗汤:党参10g,茯苓10g,白术、扁豆、山药、芡实各15g,莲子10g,补骨脂、乌梅炭各10g,肉豆蔻,诃子米壳、吴茱萸各5g,甘草5g。水煎2次兑匀,食前分2次服。每日1剂。可用1周休息1周,连续3个疗程。脾虚者偏重健脾;肾虚者加菟丝子、巴戟天;消化不良者酌加山楂、鸡内金、焦三仙等;遗尿夜甚、小便清长者加桑螵蛸、五味子、乌药。
常用中成药有:小儿回春丸,每次1丸,每日3次。小儿七珍丸,每次1丸,每日3次。玉屏风散,每次1丸,每日3次。小儿健脾颗粒,每次10g,每日3次。乌梅丸,每次1丸,每日3次。小儿止泻宁片,每次5片,每日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