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醇是什么作用?
酒精的作用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兴奋中枢神经系统(脑神经、运动神经),一个是抑制中枢神经系统(消化神经、呼吸神经、循环系统) 在医学上临床上应用酒精来治病主要是针对这两个作用。
1 麻醉作用——医用酒精溶液的浓度高于75%,属于高浓度的酒精溶液,可以麻醉所有中枢神经系统,在手术过程中做皮肤切口、静脉穿刺等操作时可以起到很好的局部麻醉效果;
2 消毒作用——医用酒精的浓度是95%,能够杀灭细菌繁殖体,对于病毒和芽孢没有作用,所以不能将酒精作为杀死病毒的消毒剂使用,但是可以用于皮肤、医疗器械等的消毒,因为酒精具有挥发性,擦拭物体表面时可以使其达到灭菌的效果;
3 祛除异味-酒精溶液浓度为80%,可以去除体表汗液的异味,比如腋臭,对口腔、鼻腔等部位的异臭味也有很好的祛除功效!
4 其他方面——如降温、促进消化等等,这些就不详细讲了。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酒精的作用有很多,但是在具体使用时还需要根据不同的病症搭配相应的药物,才能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1、具有消毒防腐杀菌的作用
乙醇能够渗透到细菌内部,发挥消毒与杀菌方面的作用。它能够改变菌体内的蛋白质结构和代谢,能和蛋白的氨基结合,从而达到灭菌和杀毒的目的。由于乙醇的分子直径比较小,能够快速而渗透入细菌内部,和渗透入胞质的分子相结合,这将会严重影响微生物的渗透压发生较大变化,使微生物的细胞脱水,这不仅会影响微生物体内蛋白质的正常合成代谢,而且会影响酶的活性,最终导致微生物体内的代谢障碍和死亡。乙醇在50%~60%的浓度下,杀灭微生物的速度会慢一些,这是因为此时乙醇的浓度较低,渗透入胞内较少,使胞内蛋白凝固发生缓慢。乙醇的最低杀菌浓度是70%,浓度过大也不合适,当浓度大于95%的时候,它的杀灭效果也不够理想。这是因为浓度过高,乙醇能对细菌的作用位点发生突然固化,使乙醇无法进行进一步渗透,蛋白质无法发生凝固,最终使杀灭毒性或杀菌的效果大幅度下降。
2、具有麻醉的作用
乙醇可以作为内服的医用药品,它具有麻醉的作用。它的药品包装有50%和75%的规格。口服之后,在胃肠道部位发生吸收,被完全吸收。乙醇是通过作用与中枢神经上的受体而最终产生抑制性的递质而产生中枢神经的抑制作用,这可能是乙醇发挥麻醉作用的机制。乙醇主要在肝脏中发生代谢,在乙醇脱氢酶的作用下最终生成乙醛,然后再在乙醛脱氢酶的作用下最终生成乙酸,最后进人三羧酸循环并最终生成C02和H20。乙醇的不良反应一般发生于过量饮酒的患者,其主要对神经系统、肝脏、心脏和生殖系统等有较大的毒副作用。
上述是关于乙醇有哪些作用的相关介绍,乙醇在工业、农业以及医药卫生系统以及人们的生活中有广泛而重要的用途,我们应当对它作更加深入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