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有什么功效与作用?
昝昱最佳答案
甘草(拉丁学名: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别名:国老、甜草、甜苷菜、蜜草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我国常用传统中药之一,主要分布在北方各省区,目前各地多有栽培,在中药材市场、药店及中医诊所中均有售。中医认为,甘草性味甘平,归十二经,有解毒、祛痰、止痛、解痉、抗病毒的功效。
现代研究发现,甘草具有抗炎、抗变态反应和免疫调节作用,还能起到镇静催眠的作用,并对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血液系统和呼吸系统都有一定的生理活性。近年来甘草广泛用于防治老年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哮喘、肝炎、胃溃疡、白血病、糖尿病等病症,疗效显著。
1、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近代医学研究表明,人体免疫系统功能的强弱同寿命长短密切相关。而免疫功能的调控与免疫相关细胞因子有关。
2011年《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发表了一篇研究论文《甘草对免疫功能低下的治疗作用》通过观察发现,复方甘草制剂能显著增强免疫功能低下小鼠的细胞免疫功能,并明显升高其血清IgG含量,因此提示该药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功效。
2018年在《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期刊上发表的一篇论文《甘草类药物对机体免疫功能影响的临床应用研究》也表明了甘草及其制剂具有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能够刺激白细胞的吞噬作用,从而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对多种感染性疾病有很好的效果。
2、抗氧化,抗衰老作用 随着对甘草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在抗氧化方面甘草也有着良好的表现。可以抑制脂质过氧化,减少体内醛糖还原酶的含量,进而起到延缓衰老的作用。
3、保护肝脏,消炎镇痛作用 2019年在《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发表的论文《甘草不同萃取部位对肝损伤的保护作用》中,通过建立不同的肝损伤模型来研究甘草的不同萃取部位对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发现甘草酸铵、甘草次酸、姜黄素等成分对四氯化碳引起的肝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可显著降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含量,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有利于清除体内的自由基,从而起到保肝作用。另外在2019年发表在《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上的一篇名为《甘草不同提取物对实验性肝损伤的动物试验研究》的论文中也发现,甘草酸二胺、甘草甙、甘草碱等成分对四氯化碳所致的肝细胞损伤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并且能够有效缓解四氯化碳导致的急性肝损伤,减轻肝细胞炎症反应,防止肝损伤进展为肝硬化。
4、抗肿瘤,抗溃疡作用 近年来,随着对甘草研究的不断深入,其在抗肿瘤方面的功效也逐渐显现出来。在2015年的《四川中医药大学学报》中所收录的论文《甘草酸及甘草次酸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就发现了甘草酸和甘草次酸能够通过诱导乳腺癌细胞凋亡而起到一定的抗肿瘤作用。此外还有研究显示,甘草对于胃癌、食管癌等多种恶性肿瘤也有一定的预防与抵抗作用。 除抗肿瘤作用外,甘草还具有较强的抗溃疡作用,可以通过刺激胃酸分泌,提高胃蛋白酶活性,因而对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有着较好的治疗效果。
甘草为豆科甘草属植物甘草、光果甘草或胀果甘草的根。其性味甘、性平,归十二经。功能清热解毒、祛痰止咳、和缓百药。用于心、胃等脏腑的虚热、胃痛、咳嗽气喘、各种原因引起的呕吐等。内服用于治疗咽喉肿痛、急性炎症、胃酸过多、溃疡、咳嗽等。外服洗治湿疹、风疹、紫斑等。据现代科学研究,甘草含甘草浸膏、甘草酸、甘草次酸、甘草甙、甘草素、葡萄糖、微量甘草挥发油及钙、铁等矿质元素。有抗炎、抗变态反应、抗癌、解毒、抑制胃酸分泌、止咳祛痰等作用,还可保肝、升高血糖、调节免疫功能等。所以,以甘草为主药制成的中成药临床应用十分广泛。下面介绍常用的14种中成药。
(1)牛黄解毒片:《中成药供应规范》记载:“牛黄解毒片为牛黄清心丸改制方,由牛黄、雄黄、冰片、朱砂、大黄、黄芩、桔梗、甘草等组成。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用于头晕目眩、咽喉肿痛、咳嗽痰多、口舌生疮、多发病疖、大便秘结、咯黄痰等。口服每次2-4片(每片相当于原药材0.3克),每日2-3次。孕妇、年老体虚者慎用,忌辛辣。”
(2)清开灵片:《中成药供应规范》记载:“清开灵片由胆酸、珍珠母、猪去氧胆酸、栀子、水牛角粉、板蓝根、黄芩苷、金银花等组成。可清热解毒、镇静安神。用于外感风热所致发热、神经衰弱等。口服一次1-2片;静脉滴注一次30-60毫升;肌内注射一次5-10毫升(以1%普鲁卡因10毫升稀释后注射),一日一次。新生儿及婴儿禁用。”
(3)华佗再造丸:《中成药供应规范》记载:“华佗再造丸由水牛角浓缩粉,麝香,石菖蒲,天麻,全蝎,地龙,珍珠,当归等三十二味药组成。能活血化瘀,化痰通络,醒脑开窍,峻补脑髓。用于风痰阻络所致中风、半身不遂,脑卒中后遗症及外伤性截瘫。口服,一次4-6克,一日2次。孕妇忌服。含有朱砂,不宜久服或过量服用。”
(4)小青龙合剂:《中成药供应规范》记载:“小青龙合剂由麻黄、芍药、细辛、干姜、炙甘草、桂枝、法半夏、五味子组成。属于温解表剂,用于风寒束表,痰饮内停所致的恶寒发热、无汗、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慢性咳嗽、喘证、哮病的风寒水饮证等。口服每次10-15毫升,一日3次。小儿酌减。高血压患者慎用。”
(5)麻杏止咳片:《中华本草·中成药卷》记载:“麻杏止咳片由麻黄、苦杏仁、甘草、紫苏叶、葛根组成。能宣肺止咳。用于外感风寒所致的恶寒发热、咳嗽痰稀、鼻流清涕。口服一次3-6片,一日3次。”
(6)川贝枇杷糖浆:由枇杷叶、川贝母、桔梗、薄荷、桑白皮、罂粟壳、甘草、五味子、葡萄糖粉、蔗糖组成。功能清肺,止咳,化痰,适用于痰多咳嗽,胸闷,吐痰不畅。口服一次10~15毫升,一日3次。
(7)橘红丸:《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记载:“橘红丸由化橘红、陈皮、法半夏、茯苓、甘草、桔梗、苦杏仁、紫苏子(炒)、紫苑、款冬花、浙贝母、地黄、麦冬组成。能润肺清热、止嗽化痰。用于风热痰滞所致的,咳嗽痰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