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都几个月做检查?
我们这里提倡的是孕早期(13周前)、孕中期(20+6周起,每4周一次)和孕晚期(36+6周起,每2周一次),共9次孕期系统检查。 当然,这些只是基本建议,实际情况要根据个体的差异而定。比如,有的准妈妈早孕反应持续较久,食欲迟迟不能恢复,那么她在孕早期就需要增加检查的次数;而有些准妈妈在孕中期出现了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的现象,也需要增加检查次数以尽早发现异常情况。
一般情况下,医生会先让准妈妈们自行估算预产期,再根据初次检查的时间以及孕期重点检测项目的时间给准妈妈一个大概的产检计划。 随着胎儿在子宫内的逐步生长发育,孕妇体内的激素水平也会产生相应的变化,从而引发一系列的症状,而这些生理变化往往会给准妈妈们带来不适的感受。
不过,这些不适症状对于准妈妈们来说都是有度可寻的,并不会对母婴健康造成不良的影响。 孕期常见的生理性不适症状主要有: 由于怀孕期间雌性激素分泌量显著增加,部分准妈妈会出现乳房胀痛、瘙痒感,甚至能挤出少量乳汁。
孕期出现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也是很常见,一般无需特别治疗,通过调整饮食就能改善。 对于有便秘习惯的孕妇,在孕期尤其要注意调理,以免因排便用力导致流产或早产的发生。 而对于患有痔疮的准妈妈而言,虽然孕期痔核脱出较为难受,但需要避免自行进行肛门刺激,以免引起感染。
总体来说,孕期的不适症状都是一过性的,通常在分娩后很快便能消失。
孕妇的检查时间和频率因个体差异和妊娠期的发展过程有所不同,但一般而言,建议孕妇按照以下检查计划和时间表进行:
1. 月经停经后确认怀孕:一般情况下,月经逾期一周后,可以进行孕检,通过血HCG检测来确定是否怀孕。
2. 孕6-8周:孕早期,需要注意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这个时候可以去做一个B超,确认怀孕位置,排除异位妊娠可能。其余检查项目可以根据个人需求选择,如肝功能、艾滋病、梅毒、乙肝等检查。
3. 孕11-14周:预产前筛查,包括NT(颈透切)检查和抽血检测(产前筛查),筛查胎儿是否患有唐氏综合症、爱德华氏综合症等畸形。
4. 孕16-20周:每两周检查一次,包括血常规、尿常规、孕妇体重、妊娠纹检查等。在此期间,还可以预约OGTT(葡萄糖耐量试验)检查,以预防孕期糖尿病。
5. 孕20-24周:孕妇可以进行四维彩超或者胎儿系统超声检查,全面了解胎儿的发育情况,筛查胎儿结构畸形。
6. 孕24-28周:每四周检查一次,包括胎心监护、B超等,监测胎儿生长发育情况,以及防止妊娠糖尿病和妊娠期高血压等疾病的发生。
7. 孕28-36周:每周检查一次,包括孕妇血压、血糖、胎儿体重、羊水量、胎儿心跳等,以预防潜在的疾病风险并确保孕期健康。
8. 孕36-38周:每周检查一次,准备分娩。监测孕妇血压、胎儿状况、宫颈长度等,以评估产程和预测并发症。
9. 临产预产期前:每周检查两次,密切观察宫颈变化、胎头入盆、胎盘位置等情况,以评估分娩起始和分娩方式。
整个孕期内,孕妇还应进行常规的产前筛查,以期保障孕期安全,预防或及早发现并发症,确保母子平安。建议孕妇根据医生建议和国际产前体检协会(IPPA)的建议,遵循上述检查计划和时间表进行产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