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月胆汁淤积怎么办?
胆汁淤积性肝病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胆汁无法顺利地到达肠道,而在肝脏或者胆囊中大量聚集,使肝细胞受到损害的一种病。 表现为消化道症状,如厌油腻、恶心、呕吐、腹胀等; 皮肤瘙痒; 肝功能受损的临床表现,如乏力、头晕、尿黄、肝区疼痛等。 本病为临床常见病,多见于中年妇女。西医认为主要由于胆道堵塞导致胆汁淤积,引起肝细胞损伤和炎症反应。中医属“黄疸”范畴,又因病程长短不一,而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
急性黄疸型胆汁淤积症 原因多为湿热郁结肝胆,熏蒸胆道,致淤胆不畅而成。 证见发热,口渴,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肝区疼痛,全身皮肤瘙痒,小便深黄色,大便色浅,舌红苔厚腻,脉弦数有力。治宜清利湿热,退黄消炎。用茵陈蒿汤加味治疗。
若热重于湿者,症见身热不扬,渴不欲饮,胸脘痞满,心烦易怒,小便短赤;食积内停者,可见腹部胀满,恶心欲吐,排便不爽,舌苔厚腻,脉滑;痰瘀互结者,症见面黄黯淡,肌肤干燥,肢体困重,胸闷呕恶,纳呆便溏,舌苔薄白,脉细。治宜清热利湿,佐以养血化瘀。用清热利湿活血汤治疗,药用:茵陈15g,虎杖12g,栀子9g,板蓝根10g,金银花10g,当归9g,炒白术6g,茯苓9g,炙甘草3g。
慢性胆汁淤积性肝炎 多为急性病程不愈所致,亦可见于无症状的亚临床型肝硬化患者。 表现有消化不良,食欲缺乏,恶心,呕吐,腹胀,便溏等;肝区隐痛或胀痛;全身倦怠,乏力,嗜睡,头痛,面黄,消瘦等;部分病人可有低热,夜间盗汗等症状。检查可见肝功能异常,血清胆红素升高,ALT,AST上升。
治当健脾益气,疏肝通络。方选四君子汤加减。药物组成:党参15g,黄芪20g,炒白术10g,云苓10g,柴胡6~9g,郁金10g,板兰根10g,丹参10g,白芍10g,山楂12g,鸡内金6g。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两次温服。 可同时选用维生素类药。维生素B6能降低血浆氨基酸水平,促进氨的产生及转移,从而减少血清胆红素浓度,可口服每次10mg,每天3次。对严重梗阻或长期黄疸、肝功明显不正常者可注射维生素B6500ng。门冬氨酸钾镁是含有机阳离子的钾盐,能直接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促进组织水肿的吸收,并有增强肝素的作用,可抑制凝血酶引发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