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酰谷酰胺有副作用吗?
1、神经系统: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头痛、头晕、自发性高血压、失眠、精神混乱、感觉异常、下肢麻木、震颤等;罕见不良反应包括惊厥和癫痫发作(多由于药物过量所致),共济失调、肢体瘫痪、言语不清等,上述反应均为可逆性,停药或减量后多可恢复。
2、消化系统:较为常见,表现为食欲缺乏、腹泻、恶心呕吐、消化不良、胃痛、便秘、胃胀气等,均系胃肠道功能紊乱所致,一般在停药或减量后逐渐缓解。
3、皮肤:可见皮疹,多为轻度斑丘疹,少见荨麻疹样反应,停药后即消失。 其他:偶见低钠血症,治疗量静脉注射过快可能出现血压骤降,必要时可减慢注射速度或暂时停用,并注意观察病情变化。
药理研究表明[8]:该药可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部位,选择性激活脑干网状结构,使其去神经元效应增强,从而产生镇静作用;对脊髓有直接抑制作用,故能阻止电刺激引起的痉挛和提高反射阈,因此具有解痉作用及抗癫痫作用;还可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部缺氧缺血状态,通过改善脑能量代谢障碍起到保护脑细胞的作用。
综上可知,乙酰谷酰胺作为临床应用多年的药物,其不良反应通常比较轻微,且多为可逆性,停药后可自行消除。但在用药期间需注意监测各项指标,如有不适,应及时就诊。
药物的副作用也叫副反应。系指应用治疗量的药物后所出现的任何治疗目的以外的不适反应。有副作用的药物,有时也具有治疗作用。如果这样,我们就把它称为有治疗作用的不良反应。因为药物作用具有两重性,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故有副作用的药物也可以作为治疗药物,只是要权衡利弊。我们通常所说的副作用是指治疗作用以外的不适反应,如氯霉素有抑制骨髓造血功能的副作用,这就是氯霉素不宜于滥用的主要原因。
乙酰谷酰胺为谷氨酸的衍生物。谷氨酸乃脑内主要的兴奋性神经递质,它参与脑内蛋白质的合成和代谢,同时对脑内氨也有很强的亲和力。谷氨酸与氨结合成谷氨酰胺,这样既可以降低脑内氨的含量,防止氨对脑的毒性作用,又能发挥谷氨酸的生理功能。氨对脑的毒性作用是导致肝昏迷的重要因素之一。降低脑内氨含量,可以改善昏迷症状。同时谷氨酸又是氨的载荷体,随尿排出谷氨酰胺,亦促进体内氨的排出,从而有利于降低血中氨浓度。
口服:一次1.6g,一日3次。肌注或静滴:一次1.6g,一日1~2次。静注:一次1.6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0ml缓慢注射;静滴:一次1.6~3.2g,加入5%或10%葡萄糖注射液500ml内静滴。儿童酌减或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