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的功能与作用是什么?

席文昭席文昭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先放结论,川是古代汉语中表达复音动词的最常见词形(占80%以上)。在现代汉语里,除“把”字句外,其他表达复音动词的词形几乎都是川。 下面简单聊聊这个问题。 在分析问题之前我们先要给「川」下一个定义:《辞源》给「川」定义为「文言助词,用在句中主要表示谓语动词、介词等后附加动作。」这一定义里忽略了「川」用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后面的用法,这种用位于今已少见。这里借用王力先生的定义,即「川」是「语法上并无一定的意义,只帮助句子的结构。」

从王力先生的定义可以看出「川」是两个功能,一是帮助句子的结构,二是没有一定的意义。「川」之所以能完成这两种功能是因为「川」本身是一个虚词而不是实词,它不能表达语法意义也不能充当句子成分。我们从「川」的起源也能看出来,「川」最初是一个象形字,像河流的形状,所以古人用「川」来标记那些类似于河流的词语,例如山川、奔川、流川、苦川等等。这些词语后来变成了动宾结构的短语。当这样的短语在句子中做谓语或者补语的时候,「川」就起到了帮助句子构成句型的作用。而当这类短语处于定中结构,作主语、宾语或者形容词的修饰语时,「川」就起了辅助构成短语的结构的作用。由于古汉语中有大量的以动宾结构为谓语的句型,所以「川」经常出现在这类谓语后面。到了近代和现代汉语,「川」的这种特点依然存在,所以我们在阅读古书时常常看到「……而……」或者「……之……」的形式,比如「思厥先祖父,雪路蓝缕,以启山林。」

说到这里,「川」的作用也就好理解了.在古代汉语里,一个句子如果没有「川」就会失去连接主谓的成分,变成没有意义的短语,而在有「川」的句子中,「川」起到连接主谓或者补充谓语的作用。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