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肛运动有什么作用?
现在的人久坐不动,加上手机等电子产品影响,很多人都有骨盆肌肉松弛的问题。 做提肛运动可以锻炼到这些肌肉,有助于保持肌肉的弹性,促进肛门部位血液循环,还有助于预防痔疮、便秘等问题。 在我国,成年人患有痔疮的占比达70%以上,25岁以上的人群更是高达95%。
虽然大多数都是无症状的痔,但有时也会出现便血、脱出等症状,严重影响了日常生活和工作。 其实,痔疮大多都是由生活方式引起的,比如长期腹压增加(肥胖、妊娠),久站或久坐(长时间的开车、电脑前工作),以及爱吃辣等都是风险因素。 而提肛运动能够增强骨盆底部肌群的力量,改善肛门括约肌功能,有效预防痔疮。 另外,因为直肠肛门位于盆腔下部,离膀胱较近,所以如果平时经常做提肛运动,对于男性尿失禁、女性压力性尿失禁也有一定的效果。
具体做法: 站立或坐姿都可以,全身放松,两腿分开适当宽一些,吸气同时臀部及大腿用力收缩,呼气时放松。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10~30分钟。
提肛运动对各种原因所致的肛门、大便功能障碍性疾病均有治疗作用。常见的适用于提肛运动治疗的功能性疾病主要有:习惯性便秘、肛门疼痛、肛门潮湿、肛门失禁、大便失禁、轻度脱肛、肛门括约肌松弛、肛门神经官能症等。
在上述所列疾病中,肛门失禁、大便失禁、肛门括约肌松弛等属肛门括约肌弛缓性功能障碍,行提肛运动即是为了加强肛门括约肌张力的肌性训练;习惯性便秘、轻度脱肛、肛门潮湿、肛门神经官能症等则属肛门大便肌性失衡或轻度器质性损害、神经功能紊乱所致的功能性疾病,行提肛运动在改变局部血液循环,调整神经、功能平衡协调和加强肛门括约肌张力等发挥治疗作用。
那么,提肛运动有没有适应症呢?提肛运动是否也有一定适应症,不加选择地进行提肛运动会不会对某些疾病产生不良影响?提肛运动有没有什么注意事项呢?
当然,提肛运动也是有一定的适应症的,对严重脱肛、肛管和直肠有严重器质性损害、结肠无力症等患者不宣行提肛运动或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提肛运动。
提肛运动操作比较简便,适合于自我锻炼。在疾病康复期以及某些肛门大便功能障碍性疾病康复后进行提肛运动不仅可巩固疗效,而且还能增强肌力,加强肛门控制能力,提高其防病、治病抵抗力,所以,是有益健康的自我肌性训练方法,对没有肛门、大便功能障碍性疾病者也能防患于未然。
患者在康复期间进行提肛运动时,最好按医嘱执行。在康复后进行提肛运动时最好因人而异,根据自己的康复情况、体能等采取相应的提肛方法,不宜勉强。提肛运动的频次应由少到多,由慢到快,循规蹈矩进行,不主张急于求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