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为什么害羞?
3—6岁是儿童个性开始萌发并逐渐形成的重要阶段,但孩子的个性与成人不同,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得有些羞怯和拘谨,家长一定要正确的面对,而不是一味的责怪。
当孩子出现这种情形时不妨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性格原因
当孩子出现害羞的情形时,很多家长首先想到的是孩子性格内向。其实孩子性格内向不等于害羞。据调查:害羞现象在婴幼儿中最常见到,男孩尤为多见。大约40%以上的3—4岁的男孩都有害羞的表现,但大多数儿童在5—6岁时害羞心理便自动消失。
过度关注和呵护
一些父母对孩子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照顾得确实周到和细致,有时达到对孩子包办和溺爱的程度。长此以往,孩子便产生了依赖,自己也觉得不能照料自己的生活,因此产生自卑,由自卑便会导致害羞。尤其是孩子进入了学龄前期,开始意识到自己长大了,需要到集体活动中去表现自己,但受制于害羞心理,便不能很好的适应。
家长和老师的批评和惩罚
一些家长和老师在教育孩子时,当孩子没有达到他们的要求时,就严厉批评甚至体罚孩子,使孩子产生恐惧。孩子在成长发育过程中,尤其是情感发育尚未成熟,缺乏很好的应对能力,容易在各种情感的冲击下产生害羞心理,而不敢说出自己的想法,更不敢提出反对意见,尤其是陌生人,而使害羞现象表现突出。
教育方式不当
一些家长错误地教育方式,使孩子害羞心理更加突出。比如,批评了孩子,为了保证其“安全”,就让他待在屋里或院子里,结果造成对孩子社交活动的隔绝,使他们害羞心理更难转变过来。
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中成人之间关系紧张,或父母关系不和谐,使孩子长期处于不和谐、不快乐的环境中,缺乏必要的心理上的满足,容易使孩子害羞心理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