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脚尖走路正常吗?
孩子2岁10个月,最近发现她走路时总是脚尖点地!但是平时玩的时候跑跳都没有问题。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宝宝这种情况应该是正常的,很多宝宝都会经历这个问题,爸爸妈妈不用过于担心,首先需要明确一点原因,才能更好的解决这些问题哦~一起来看看吧! 宝宝在学站立、学走路的时候,由于足弓尚未完全形成,所以脚的缓冲能力还很差,如果宝宝走路时不注意,或者父母没有做好引导,很容易造成脚部疲劳,出现脚痛的情况,这时候宝宝就会选择用脚趾抓地来缓解疼痛,于是就会出现“脚抓地”的步态。这种脚步形态一般出现在学步期的最后阶段,也就是快要学会正常走路的阶段。
宝宝刚开始学走路时,往往是匍匐前进的,用手和膝盖支撑身体,用屁股和腿部向后移动,这种方式在爬行中是最稳定的,有利于宝宝的学习。但是由于这个动作是腰部弯曲,腹部受力点多,长时间保持这个姿势可能会影响宝宝腰部的发育,产生腰肌劳损的问题,所以父母应注意引导宝宝学会独立站立,适时放手让宝宝学会自己走。 一般来讲,当宝宝能够自如的站立、行走,而且没有出现O型腿或X型腿,就不必过度担心。因为宝宝的骨骼柔韧性强,可塑性高;而且随着生长,全身关节会重新排列,多数宝宝通过补钙和运动就能矫正回来。但是如果宝宝有O型腿或X型腿的现象,就应尽早纠正。
那该如何纠正宝宝脚尖走路的问题呢? 一般来讲,当宝宝能独立行走时,便会主动调整自己的步伐,不再用脚尖走路。妈妈不需要特意去纠正。 但假如宝宝已经学会了走路,还是经常用脚尖走路,那么可能的原因有二:一是宝宝的鞋子不合脚,二是宝宝的肌肉力量和协调能力较差。
对于第一个原因造成的脚尖走路,解决方法也很简单,为宝宝选择合适的鞋码就可以了。但需要注意的是,选购鞋子时的要点不仅仅要看鞋子的尺码,还需重点关注鞋子是否柔软、合脚,同时要避免给宝宝穿新鞋子,以免摩擦脚趾导致受伤。
而对于第二个原因造成的脚尖走路,父母就需要帮宝宝加强腿部和足部肌肉的训练了。例如,让宝宝练习下蹲起立、扶着墙或大人辅助下跳绳等运动,通过这些训练增强腿部肌力和协调性,从而让宝宝摆脱脚尖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