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查过敏源有必要吗?
首先明确说明一点,目前医学上还没有弄清楚引起过敏的因素到底有多少种。所以“过敏原”这个概念是人为定义的,即认为对某种物质(如食物、药物等)的不合理应用或接触该物质后机体产生的病理变化属于过敏反应,则该物质就被认为是过敏原了。不过通常认为,过敏原是一些容易过敏的人接触到以后引发过敏性疾病的物质。 如果宝宝有明确的家族遗传过敏史,或者在出生后不久出现经常性的湿疹(特应性皮炎),那么建议完善一下过敏原检测,这可以帮助家长明确宝宝的过敏情况,并给予针对性的生活指导(例如避免接触过敏原、选用安全洗护用品等)及药物治疗,对于缓解病情有很大帮助。 但如果宝宝在3岁后仍有经常性湿疹,且怀疑与某些食物有关,也可以考虑做一下食物致敏原检测,以协助寻找饮食中的致敏因素并予以去除。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不同年龄的宝宝对食物的耐受性存在差异,并且个体之间的差异也很大,因此在判断宝宝是否对某种食物敏感时不能单纯依据宝宝的临床症状,还需要结合相关的理化检查才能做出较为准确的判断。
另外需要提醒的是,无论采用哪种方法检测过敏原,都有约20%的漏诊率。也就是说,即使检测结果显示没有明显的致敏原,也不能排除宝宝发生过敏的可能性。因此家长应该尽量注意避免让宝宝接触可能使宝宝过敏的东西。但需要注意的是,尽量避免长时间、单次大量使用消毒剂,以免导致皮肤屏障损伤,诱发或加重湿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