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退烧药副作用大吗?

欧阳有权欧阳有权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最近疫情又有反弹,小朋友又不能随便去医院了,所以最近我整理了过去两年给宝宝治感冒、咳嗽、发烧的居家用药清单和经验总结,包括药物服用方法、用量等,供大家参考~ 孩子抵抗力较差,一个不小心就容易染上病毒、细菌,导致感冒发烧,特别是冬季来临,更是感冒高发季节,作为老母亲真是如临大敌! 我家宝宝在2岁半前,抵抗力真的差到爆!一个月生病6次,一次生病就烧3-4天!各种药物吃一遍又一遍。现在终于好多了,真心不容易! 为了预防宝宝再次生病,平时除了注意增强抵抗能力(营养、运动),我们还特别注意天气变化,及时给宝宝增添衣物;另外还从小就开始坚持益生菌和钙铁锌硒的补充,效果不错。

接下来重点来说说引起宝宝反复发热,让人很头疼的高热问题。

一般宝宝出现高热症状,大多数是因为感染导致,例如上呼吸道感染(过敏性鼻炎、咽炎、扁桃体炎)、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等等。

当宝宝感染这些疾病的时候,因为身体的炎症反应,就会导致白细胞增多,而细胞因子刺激脑垂体释放激素,进而导致机体产生应激反应,出现高热。

多数情况下,如果宝宝身体炎症反应不是特别剧烈,且对乙型流感病毒的抗体水平较高时,就不会出现高热惊厥的现象。反之,则容易反复高热,甚至出现惊厥抽搐。 要知道,高热持续过久或者反复高热,都会对孩子的大脑发育产生负面影响的。及时降低体温非常重要。

目前常用退热药物是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这两种药物属于解热镇痛类药物,通过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起到使体温下降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这两种药物虽然可以安全用于婴幼儿发热,但是使用时仍然需要慎重,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并根据药品说明书严格掌握剂量使用,避免不良反应发生。 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的安全性良好,临床使用也很广泛,但无论使用哪种药物,都需要警惕药不对症的情况。 如果用药后,宝宝体温仍持续高于38.5℃并处于持续升高状态,应考虑药不对症的可能性,应及时就医,由医生诊断后进行相应治疗。

项北娇项北娇优质答主

儿童退烧药的副作用需要了解。最近关于小儿退烧药安全性的研究越来越多。有人对453例2岁以下儿童发热患者应用小儿氨酚黄那敏后观察到,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 .60%(7 /453),与国内相关研究相比,未见明显差异,但与国外研究结果相比,此药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有人对308例应用2mL/kg布洛芬混悬液治疗6 d的患儿观察后发现,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为36.36%,皮疹发生率为6.17%,嗜睡发生率为3.57% ,血尿发生率3.57%。另外还有研究表明,2组年龄、性别、发热程度相当的265例发热婴幼儿分别使用布洛芬混悬液和对乙酰氨基酚栓治疗后观察到,布洛芬可能会损伤胃黏膜,而对乙酰氨基酚栓可能会引起血小板减少。有人将应用对乙酰氨基酚栓剂200例重症肺炎合并高热婴幼儿与同期入院的同样病例200例应用柴胡针退热进行对比分析后发现,栓剂的副反应有血尿、皮疹、呕吐、白细胞减少等,发生率为22% ,柴胡的副反应有呕吐、白细胞减少等,发生率为4%,对乙酰氨基酚栓剂的副反应较柴胡要大。上述研究结果提示,我们常规应用的小儿退烧药均有不同的副作用,甚至严重不良反应,应用时应引起重视。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