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子有什么作用?
兔子是一种繁殖率很高的动物,在合适的环境里,雌兔每个周期可以产出40-50颗卵细胞(即受精卵),但是实际能够孵化成幼兔的只有30%左右,而出生后的幼兔3周后性成熟,一个月后可开始配种并繁殖下一代。 这样算起来,在自然条件下,一只雌兔一年大概能繁殖近60只小兔,而雄兔一年可繁殖70多只。如果条件适合,兔子1周就能繁殖1代,当然这也和气候等因素有关。(我曾经在北方亲眼看到4月份刚刚苏醒的兔子下崽,当时很惊讶,问妈妈,原来春季是雌兔的排卵期,此时孕卵成熟进入输卵管等待受孕;然而到了夏季,由于温度等原因,兔子停止繁殖) 在人类社会中,人们利用了兔子的这种特点,为畜牧业、食品业及宠物市场作出了巨大贡献。
首先是在畜牧业中,兔子的肉营养价值高,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丰富的B族维生素和高蛋白,脂肪少,胆固醇低,味道鲜美,是高蛋白、低脂肪、低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尤其适合老年人与儿童食用! 其次,兔子的毛皮也很值钱,特别是现在高档羽绒服的大量出现,兔毛更是成了“软黄金”,据说一斤兔毛可以卖到上千元人民币。 最后就是人们利用了兔子繁殖快这一特点,通过人工授精的方式大量生产兔仔,供人们饲养、观赏或做实验等用途。 事实上,除了以上几点,现在科学家们还发现了兔子的其他潜在价值——或许能让癌细胞“现形”,帮助诊断和治疗癌症;或能发现病原菌、预防传染性疾病等等。
总之,兔子的“功劳”远大于我们的想象……
目前,全世界大约有140多个不同品种的兔。按经济用途,可分为毛用、肉用、皮毛兼用、实验用等几种类型。其中,毛用品种中最有价值的黄尾狐貉兔,它的毛皮柔软、光亮、美丽,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其价值可以同狐、貂、水獭的皮毛相媲美。
在菜盘里,也有兔子的一席之地。兔肉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的营养食品,被营养学家称为“保健肉”、“益美肉”。它味道鲜美,又营养丰富,易被人体消化吸收,适合于老人、妇女、儿童食用。此外,用兔毛制成的食品保温包装,既清洁卫生,又经济实惠,被人们称为“最理想的装饭‘衣’”。
在医学上,兔子的献身精神更为突出。在生物制品的研制过程中,家兔是不可缺少的实验动物,各种生物制品都需要在家兔身上进行效力试验。在人类疾病的研究、医药和教学等方面也离不开家兔。世界闻名的青蒿素,是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在研究抗疟新药时,受到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记载的启发,从中药黄花蒿中提取到的有效物质。为了验证所提制的青蒿素是否有效,屠呦呦带领她的研究小组选择了小白鼠和家兔做抗疟实验动物。
在日常生活中,家兔的作用就更多了。例如,兔毛是优质的纺织原料,由它制成的兔绒衫柔软、暖和、轻便,是人们喜爱的冬季服装;用兔毛纺制的丝绸一般的高丽绒,人称“穿在身上的软黄金”、“东方软宝石”,价值极为昂贵;人们日常写的软质铅笔,笔芯的主要原料是用优质长纤维的兔毛制作的。此外,用兔毛和羊毛混纺成的“金衣”轻快、柔软、暖和,不掉色,不脱毛;用兔毛缝制的手套、袜子、婴儿衣帽,十分珍贵,被人们誉为“贵女郎的衣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