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有什么作用?

盖俊泽盖俊泽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技术又称磁振成像,是利用磁场和电磁波进行成像的技术。 其原理是将人体置于强大的磁场中,用无线电波激发人体内的氢原子核(质子),然后检测经人体各组织反射回来的信号,经过电脑处理,从而获得人体内部的“图像”。与CT的X线照射、超声探查不同,它不产生任何射线,是绝对安全的检查方式之一。 对大脑和全身各部位的骨骼肌肉等结构均可作详细检查,对肝、胆、胃等器官的诊断更有其独特之处,对一些骨肿瘤及椎间盘突出的诊断尤其敏感。

目前,该技术已广泛用于神经系统、头颅颈部、呼吸系统、心脏大血管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及骨与关节系统的疾病检查,对查明病因、判断预后、指导治疗均有重要意义。 除用于健康体检外,还可用作外伤、手术效果以及烧伤后早期评估;药物、毒物、酒精中毒的辅助诊断;明确脑、脊髓损伤的部位、程度;监测、评价癫痫发作类型、部位;发现早期痴呆,观察老年痴呆的治疗过程及疗效。 在儿科临床上,MRI 可以代替胸片和静脉血标本,用来评估心脏、肺脏和大血管的发育情况,还可用于检查肝脏和胆道系统是否受到寄生虫感染,以及观察小儿头部有无出血、水肿等情况。

欧阳有权欧阳有权优质答主

在医学上,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利用核磁共振原理,通过外加磁场让具有自旋性质的原子核(如 1H或 13C等)发生核磁共振吸收电磁辐射信号,再将其作为信号源,经过重建得到图像。MRI的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已成为神经、头颈、胸部与心脏、腹部与肝胆胰脾、四肢关节等系统疾病诊断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尤其在颅脑、脊柱与脊髓疾病、关节与肌肉、浅表小器官以及心血管系统的疾病中具有较大优势。

在材料结构分析、疾病预防与诊断、微流控芯片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核磁共振现象于 1946 年被 Felix Bloch 和 Edward Purcell 证实,并因此获得1952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973 年首次实现了利用核磁共振显示试样的横切面;1978 年首次得到一位活人的 MRI 图像; 1981 年首台 MRI 机器用于临床诊断,医学上称为磁共振成像 MRI。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