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算几周?
这个问题可以分成两部分来回答,一个是历史沿革的问题(13周);另一个是生活实际中使用的“自然周”概念与统计意义上的可数“自然数周”之间的矛盾和统一(28/52个自然周) 先说第一部分——历法中的周。我国古代的历法采用阴阳合历,所谓阴阳合历就是兼顾阴历阳历的特性,设置闰月以调节回归年的长度,在农历每个月的天数上尽量接近一年有365天或者366天的回归年。所以农历中有大月和小月的区分,全年由12个月加一个“闰月”组成,共有354-384天不等,大约397天左右,四年一闰,十九年中七闰。可见在古代的农历体系下一周的长度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大致介于33天和35天左右。这个周期的标准时长对应于公历中的季节周期,即春天与冬天的跨度约为两个季度、夏天与秋天的跨度也基本为两个季度。这跟古人对于四时的划分是一致的——“春三月,此谓发陈”、“夏三月,此谓蕃秀”、“秋三月,此谓容平”、“冬三月,此谓闭藏”——分别描述了春季万物萌动、夏季万物生长繁茂、秋季万物成熟、冬季万物收藏的状态变化过程。 所以中国古代把季节的循环称为一个“四时”,而一年的十二个月被分为春夏秋冬四个季与孟仲季三个节气。这种季节划分同样没有固定的月份长度,所以每一时包含几季也不固定。比如我们熟悉的二十四节气基本上是以15天为一个节气的,但有时一季可能只有九个节气,也可能有十个节气或更多。古代帝王在位满六年就要举行祭祀天地之礼以示尊天敬地,根据《尚书·尧典》记载,帝尧在位时把四季各分为七份,每份时间约三十天,共二十八宿,谓之“七月七分”。后世沿用其制,将每月分三旬,并设正二卿负责管理一月事务,故称“二政”,亦作“贰政”“二仲”等。 “周”最初指的就是这样一个周期,它是人们根据太阳月亮的变化规律总结出来的一种对四季的划分方式。后来由于历法的改进,“周”这一周期逐渐失去了实用功能,但是仍然作为历史名词保留下来,表示某朝使用某种历法的一个完整的四季周期。如“周昭王”代表周朝第三代天子周昭王使用殷历(夏历+殷历)的一个周期;“贞观十四年丁亥周氏建寅岁次”则代表了唐太宗李世民执政的第14年、戊子年正月甲戌朔到次年癸未月为止使用武德历(夏历+武德历)的周期。
接下来我们来看第二部分,也是题主提到的部分。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使用一种简化版的“周”的概念,即将一年当作52周来计算,每周七天。这其实是一种简化版的计算方式,更常用的计算方式是“自然周”的计算方法,即将日历上的数字进行累加,看一周的时间是多少。因为一周的数字是一个自然数,所以这种计算方法得出的结果也是一个自然数。例如今天距2015结束还有61个工作日,那么再过61周,也就是2016年的第3周,正好是2016年1月23日。 而题主提出的一个月应该有多少周的疑问就来源于上述两种不同的时间量度的换算关系。事实上,如果使用第一种时间量度来推算第二种的日期的话,得到的答案并不是一个整数,也不是一个可数的自然数,而是一种模糊不清的概念,这就是我们现在要讨论的主题——“不可数周数”。
我在这里给出一组数据供各位参考。假设我们按照上面所说的第二种计算方法计算得出一天后的时间是星期一,那么再经过一个星期零四天,到达星期四的时候恰好是下一个星期一;再过六个星期后到达星期三的时刻仍然是下个星期一……以此类推,得到下表所列出的数据和结论: 从表中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每一天所处的星期位置会不断向前后跳跃,也就是说每一天都在经历着前一天的星期数与其自身星期数的交替过程。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随着每个星期天数变化的幅度越来越小,每天的星期值也在随之不断减小。当每天处于星期日这一天时,它的周日数值已经比第一个星期一的周一值减少了近一半还多,说明一周的时间正在变得越来越短。直到某一天我们的时间计量单位无法精确描述这种变化趋势时,一周时间才会稳定在一个确定的区间内。而这,就是我们现在使用的“自然周”。从上面的图表中还可以看出,这种变化并非匀速直线运动,而是在一段时间之后突然加速,然后趋于平稳。这种现象正是由于月球自转周期与地球公转周期之间的不一致性导致的。
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周”只是自然数集合中的一员而已,而我们通常所理解的“周”则是由一系列自然数组成的自然数列之一。因此,如果要在生活中定义一个月有多少周的话,我认为还是应当首先确定一个月是按多少天来计算的,然后再进一步考虑是否需要细分“周”,以及细分到什么程度才是合适的。当然,如果一定要用自然数列来定义生活中的“周”的话,那就只能放弃前面的说法并且另辟蹊径了! 其实还有一种更简单的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那就是直接把日历翻到下个月的第一天,看一看这一天属于哪个月哪星期哪一天就行了嘛~哈哈~ 以上是我的回答,仅供参考。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