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线有副作用吗?
说到红外线的副作用,那么先要知道什么是红外线。 红外线(infrared radiation)简称IR或RF。是一种波长范围为0.75微米至1毫米的电磁波。由于电磁波的波段跨度很大,因此不同波段的电磁波所具有的性质区别非常大。对于人类来说,比较重要的电磁波通常是指波长大约在3×10^-35s到1mm的电磁波。这些波段称为微波、超高频辐射和射频辐射。 而所谓的“近红外线”就是波长大约在780nm到1490nm这一范围的电磁波。 这一类电磁波并不属于无线电波,因为它们的波长比无线电波要短得多。它们也不属于微波,虽然它们的波长和微波差不多。近红外线和中红外线(1.4-4μm)被一起归属于高温射线(high temperature radiation)。这类射线的生物效应研究得较少,目前认为它不具有电子顺磁共振(electron paramagnetic resonance, EPR)活性[1]。所以,除非特别说明,我们这里所说的“红外线”一般就是指近红外线和中红外线。 既然近红外线不是无线电波,那它怎么可能穿透金属呢?其实,电磁波能够穿透金属靠的是涡流(编辑注: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所产生的)而非传导。这种电荷的转移会在金属内部产生与外磁场方向相同的内磁场,从而产生一个抵抗外磁场的力。这个力的大小与电磁波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越不易穿透。所以,尽管X光可以穿透金属,但是伽马射线就不能(对于人体而言)。而微波和射频电磁波都属于高频电磁波,所以也能穿透金属。不过,不同的金属对电磁波的吸收能力差别很大。例如,铜对微波几乎全吸收,铝只吸收很少一部分。所以,用微波加热食品时最好用铝制的饭盒,这样才不会影响温度的均匀性。
至于红外线能否穿透皮肤,就取决于它的频率。一般来说,如果波长大约在780nm到2um之间,并且不做特殊处理的话,它是不能直接穿透皮肤的;但是如果做了特殊处理,比如经皮纳米晶体透镜技术(ENL),就可以穿透皮肤,而且不需要很厚的皮肤组织。 顺便说说紫外线。所谓‘紫外线’按照定义应该是指波长大约在100nm到400nm的电磁波。但是它经常被用来指代所有波长大约在40nm到400nm的电磁辐射。这么做的目的是把‘紫外线’和‘可见光’区分开来。这并没有实际意义,只是为了方便而已。严格地说,电磁波越长越不容易发生电荷转移,因此也就越不容易被吸收。这就是为什么紫外线容易被吸收,而红外线几乎不可能被吸收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