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过多有什么副作用?

吕民吕民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1.在缺血缺氧性脑病(IHE)中, 血液制品可加速神经系统损伤的进程并可能导致死亡。 在动物实验中,给小鼠注射微量的氯胺酮造成昏迷,然后给予不同剂量的血浆或白蛋白,结果表明,当剂量达到8ml/kg时,小鼠的大脑和脑脊液中丙二醛含量开始升高,血液和肝脏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降低;若继续增加剂量到20ml/kg,小鼠全部死亡,大脑和脑脊液中丙二醛含量显著高于生理浓度,而血液与肝脏中的SOD活性并无明显变化。提示大量输入血液制品可促进IHE的发生和发展,且可能通过氧化应激机制引起细胞毒性作用。另外有研究报道大剂量血浆输注可引起急性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血癌患者发生肿瘤转移。因此对这类病人应尽量避免使用血浆和白蛋白制剂。

2.对出血性疾病患者,如严重肝病引起的出血,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的适应症,过敏性紫癜,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等,使用止血药物的同时,不宜盲目大量使用人血白蛋白或新鲜血浆以止血。因为上述疾病出现的出血往往是由于血管本身的存在问题,血浆或白蛋白制剂并不能改变毛细血管的通透性,从而不可能起到真正的“止血”效果。只有在缺乏维生素K、血管痉挛及血液浓缩等原因导致的临床常见的小面积出血,才具有止血作用。

3.对于肾功能不全者,如果肾小球滤过率<60mmol/L,使用人血白蛋白或血浆注射液,有可能导致水钠潴留,加重心脏负荷,甚至诱发心衰。所以这类病人同样需要慎用这些药品。 此外还有研究指出,反复输注人血浆或白蛋白可能会使细菌产生抗药菌株而致重复感染。也有认为连续输注会对血液系统产生不良反应,包括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一过性的全血细胞减少等。但以上观点均缺少大规模临床试验的证据。

詹庆伟詹庆伟优质答主

输血毕竟是一种异体物质,进入人体后能够引起各种免疫反应,某些患者可能还存在输血耐受性差的情况,所以易发生输血的不良反应或并发症。常见的有:

1、发热反应:这是临床最常见的输血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畏寒、寒战、高热、皮肤潮红、头痛、恶心呕吐等,常由于 Rh 或者其他血型系统的抗体或活化的补体所导致。绝大多数可在减慢输血速度后给予异丙嗪 25mg 或者地塞米松 5mg 静推缓解症状。

2、溶血反应:这是输血反应中最严重的类型,可发生于输血过程前、中或者后。主要发病机制为输注了异型血,患者血浆中的抗体进入输血者的血液,激活补体系统后发生血管内溶血,也可由自身免疫性疾病或者药物诱导的免疫系统紊乱所导致。临床主要表现为胸骨后疼痛、呼吸困难、寒战、高热、心率加快、血压下降,严重的可能发生DIC或多器官衰竭,重危患者可能发 生溶血反应,一经怀疑,应立即停止输血,经积极救治可有半数以上生存。

3、过敏反应:既往有输血过敏史、哮喘、荨麻疹等过敏体质患者以及多次输血者容易发生过敏性输血反应,重者可能发生过敏性休克。主要表现为荨麻疹、喉头水肿、呼吸困难、痉挛,甚至过敏性体克。轻者可减慢输血速度,给予抗组胺药,严重的应立即停止输血后抢救治疗。

4、循环超负荷:在快速或者大量输血时,由于短时间内快速的回心血量增加,可引起心输出量的增加和肺动脉压升高,诱发心力衰竭。主要表现为患者呼吸困难、咳嗽、咳血性泡沫痰、双肺湿啰音。应立即停止输血,采取四肢轮流三 囊加压、头低脚高位、四肢轮扎,静脉注射强心、利尿剂等措施。

5、出血倾向:大量输血时所输入的库存血中血小板及多种凝血因子较少,枸橼酸的抗凝作用可引起暂时性的凝血功能障碍。临床主要表现为伤口渗血、皮肤淤斑、口腔、胃肠道、泌尿道出血等。可输注新鲜血液、冷沉淀、纤维蛋白原或血小板来止血。

6、酸碱平衡和电解质紊乱:大量输血时所输入血液中所占有的枸橼酸盐在肝脏转化为碳酸氢盐的过程中,消耗大量的钙离子,引起暂时性的低血钙。另外,库存血酸性 pH 略低及高血钾也是引起电解质紊乱的重要因素。临床主要表现为患者皮肤瘙痒、麻木,肌肉酸痛、软瘫,心脏骤停,频繁早搏、心室颤动等。输血过程中应定期复查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情况,一旦出现上述情况,应立即予以相应的钙剂、碱性溶液及处理。

7、肝肾功能损害:血浆中的大量蛋白质及短时间内输入大量血液,可致肾小管管型形成而影响肾脏的灌注量,可造成急性肾衰竭。大量输血时血液制品内的游离铁、脂质以及代谢产物可引起肝脏损害。临床主要表现为少尿、无 尿、黄疸等。输血前及输血后应复查肝肾功能,根据情况调整输血的速度及输注血液制品的品种,严重者可出现肝肾功能衰竭。

8、输血相关性疾病:最常见的有肝炎、艾滋病、梅毒以及疟疾等。

其他如移植物抗宿主病、铁超载等因发生机率较低,此不做介绍。

以上就是输血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副作用,总的来说,经过严格而科学的筛选、检验和治疗下,各种严重并发症已很少发生,更可放心输血。最后还是强调,输血应在专科医师的指导下合理使用、规范合理用血,真正做到安全输血。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