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强迫症的原因?
1.遗传因素 家系调查研究显示,30%~50%的强迫症有家族史,且与家族中患该病的成员数量呈正比;双胞胎的研究显示,同卵双生的强迫症发病率几乎为100%,异卵双生仅为30%~40%;分子遗传学研究也发现,强迫症的易感性问题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并可能与遗传度较高的“特质”有关联。
2.神经生化异常 根据现有的研究结果来看,强迫症可能与大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的代谢障碍有关系。例如,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是人体两大重要的神经递质,它们对于情绪、情感和性功能等有重要作用。最近的研究显示,强迫症患者的这两个神经递质水平可能相对较低。
研究发现,强迫症病人对于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类药物的反应较好,而这些药物正是通过调节单胺类神经递质而起效的。还有的研究者发现,强迫症患者脑脊液中的5-羟色胺含量明显偏低,而给予抗抑郁药后则会出现升高,这些也都暗示着5-羟色胺可能在强迫症的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
除了5-羟色胺以外,去甲肾上腺素也可能参与强迫症的发生发展。有研究者给小鼠注射去甲肾上腺素类似物,结果发现小鼠出现了过度清洗的行为,与强迫症患者的自发性清洗非常相似。
有研究发现强迫症患者对5-羟色胺转运体(SERT)基因的多态性位点D6HLA和DR7位点的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且前者的基因型在强迫症患者中出现率要显著高于后者。这说明SERT基因的可能与强迫症的发生存在关联。
还有一些其他的神经化学方面的研究发现了强迫症与某些神经传导素或者神经元信号分子之间的关联。不过目前这些都只是假设性的关系,还需要更多的实验数据和理论来证明。
3.心理社会因素 不少学者认为,强迫症是个体在面对压力情况下,通过自我刺激(重复某种行为或想法)来进行自我保护的一种策略。在个体面临心理压力时,可能会触发强迫症状出现以减轻心理压力。
而一些研究也证实了这个假设,例如,有研究者对比了受惊吓后发生强迫性反应和恐怖性反应的受试者,发现在受惊吓后,二者都会出现短暂的生理变化,但是只有强迫症患者出现了持续性恐惧记忆的错误,即对威胁不存在明显的认知偏差;与其他的心理问题相比,如恐慌、焦虑和抑郁症,强迫症更可能发生在成年早期,而这个时期恰恰是个体面临就业、经济独立和社会适应等重要问题的压力源的时间段之一。
许多学者都认为,心理社会因素在强迫症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的作用。 对于强迫症患儿来说,父母应该尽量控制患儿接触媒体的时间,尤其是电视报道的恐怖画面,以免增加患儿的恐惧感,促发疾病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