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镜有什么作用?

戈振中戈振中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八卦镜”的由来: 相传在黄帝时期,有人向皇帝进贡了一面镜子,此镜能照千里之远;但此镜只能正照,不能斜照。有一日,皇帝带此镜去打猎,不料被一个突然窜出来的猛兽吓了一跳,皇帝急忙取镜正要端详,哪知手一抖,镜子掉到了地上。 此时,正在一旁侍奉的娘娘慌忙拾起碎片想为皇上拼好,可无论如何都拼不上。因为,每块碎镜上都有一个缺角,且位置各不相同。

最后,娘娘将碎片交与皇帝,并告诉他:这面镜子已不能使用,除非有朝一日能将所有的碎片归拢在一起。而能将所有碎片归拢在一起的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让所有的碎片反过来,每一片都有一条边向上。也就是说,只有翻转过来,才能照出千里之外的事物。

后人就将“反转”称为 “ 照妖镜 ”或“乾坤颠倒镜”,并将它放在大门上方,以避邪魅。 而因每个朝代所信的“风水”不同,所以“照妖镜”也随时代的变化有不同的式样和名称。例如宋代称“照夜镜”、元代叫“鉴虚镜”、明代唤作“鉴景台”等。直至清代才统一称为“八卦镜”。虽然名称多变,但其原理不变——“翻转”自明。 说到这里,可能就有朋友会问了:如果站在门外一边沐浴阳光一边欣赏风景岂不美哉?为什么要费劲巴力地搬个八卦镜进来呢?

答主认为,人们摆弄八卦镜除了辟邪驱祟外,恐怕还是为了追求内心的一份安定——不论门户是否紧闭,不论是否有阳光照射,都能安然入梦,毫无恐惧感。

白德锋白德锋优质答主

八卦,有象形卦和文字卦两种形式。在许多古老衙署的二堂或大堂、衙神庙和衙门官员住宅中堂,都可以见到。“前衙后宅”的衙门里,也常见到。一般为红木镜框,内为黄板,正中镌一巨大“天”字或文字八卦图,外边为八卦图案。有悬于墙者,有悬于屏风中心者。镜框上往往贴有“文武官员至此下马”之类的黄纸条幅。

古时,有的皇帝为表示“天威遥临”,恩赐臣下,也有将八卦镜赐予官员的。不过,大多数的官员是仿制的。八卦、九宫同五行相配,为封建统治者利用“天意”施政、行法,以及官员修身而设置的。

从字义上讲,可理解为“以天为镜”,借以申明封建官吏只要以“天意”为镜去行事,就可“仰而望乾,俯而观坤,坎离南北,东西乾坤,左旋右转,八卦生焉。八卦既分,吉凶可见”。从而警告自己要按封建政权的意志行事;同时也借“天镜”威慑人民。

从数理上讲,八卦、九宫五行生克等数理组合,是人们按意志所安排的。如八卦镜以乾、兑、离、震、巽、坎、艮、坤为正八卦,乾为天(正南),兑为泽(东南),离为火(正西),震为雷(西南),巽为风(正东),坎为水(西北),艮为山(东北),坤为地(正北),正中为文王八卦,八面为伏羲八卦,内方外圆形像天地,四棱四边如平地四方。这在古代都是天意的组成部分。据古书载:“水性动而漏,土质钝而迟,金性烈而燥,木性活而燥,火性急而横。是以五行生克,互异其局,相兼相济,各呈其能。惟有人焉,秉天地之元气,处山川之至中,参前倚衡,运筹于方圆之内,坐临八卦,指挥乎动静之间。上可以成无为之德,而辅四时之行;下足以安分内之民,而保一隅之治”。

八卦镜是中国特有的哲学象征,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宇宙观,有丰富的中国传统哲学底蕴和审美价值。同时,“镜”字亦有“警戒”、“警醒”和 “公正”之内涵。“八卦镜”意在警示为官者,一定要做到清廉自律、为民做主,不可欺软怕硬,而要“明断是非”、公正执法,如同八卦镜一样,“照妖孽而无所遁形,察人心而悉皆显现”,从而达到“正人心,端风俗,威奸宄,定祸乱”的目的。同时,“八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认为是吉祥之图,所以也有为官者借“八卦镜”来趋利避害,招来“万福”、以求“平安呈祥”者,也有为官者借挂此镜来达到“神威莫测”、“福荫后世”的目的。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