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黄素有作用吗?
叶黄素,又称“植物黄体素”,是一种具有抗氧化特性的类胡萝卜素。目前,已经发现的类胡萝卜素有一百多种,而叶黄素是其中一种重要的色素,主要存在于蔬菜、水果等植物的叶片中,是构成植物细胞中类胡萝卜素(Carotenoids)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人体自身不能合成叶黄素,因此需要从外界摄取,如果摄入不足就会引起叶黄素缺乏症[1]。 那么,叶黄素的作用有哪些呢? 我们知道,眼睛是人体最脆弱的器官之一,而叶黄素则是保持眼睛健康的关键因素。在眼睛的角膜、晶状体和视网膜上有丰富的叶黄素含量,它可以通过光线的反射和吸收起到保护眼睛的作用。 当人们注视着电脑屏幕或者开着汽车时,眼睛会不停地工作。随着用眼量的增加,视疲劳的症状也会随之而来。如果缺少了叶黄素的滋养,眼睛可能会出现干涩、疼痛、畏光等症状,更严重的还会引起眼睛发炎或视力下降。所以日常补充充足的叶黄素是非常重要的。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许多食物都富含叶黄素,比如菠菜、羽衣甘蓝、鸡蛋、猕猴桃、南瓜等。当然,也可以通过补充剂的形式来获得充足供应。
目前,市面上的补剂种类众多,大家需要根据自己的需求来挑选合适的产品。值得注意的是,在选择的时候需要注意成分及含量。 除了补充外,保持良好的用眼习惯也非常重要。建议大家减少看电子产品的时间,多看远处,注意休息,保持眼部肌肉张力。
叶黄素是一种具有类胡萝卜素色素的化合物,主要在植物界存在,如玉米、甘蓝、菠菜、南瓜、芥蓝、绿叶绿叶、花等。人的眼睛内有两个重要部位:视网膜和黄斑。黄斑是视网膜上最敏感的部分。它的健康直接关系到人的视力质量。然而,黄斑部视网膜下层是脉络膜,高度血管,有丰富氧代谢,代谢产物氧化较多。所产生的自由基等有害物质容易引起脂质过氧化,导致黄斑变性和退化,影响视力和造成视力障碍。
叶黄素是一种不能人体自身合成的抗氧化营养素,只能从外部吸收。它被吸收后选择性地积累在视网膜的黄斑处。有研究证明,叶黄素可预防老年性黄斑变性、白内障和眼疲劳等症状。叶黄素在自然界有三种异构体:叶黄素和α-玉米黄质和β-玉米黄质。叶黄素和α -玉米黄质,结构上有区别,两者可互相转化,但在眼睛的浓度不一样,叶黄素的浓度高于α -玉米黄质的浓度。人体吸收叶黄素和玉米黄质后,它们会被选择性地集中在视网膜的黄斑部。叶黄素和α -玉米黄质是组成人眼黄斑色素的主要成分,使黄斑呈现黄色,具有吸收蓝光、过滤蓝光的作用。这种光对视网膜有损害。此外,叶黄素和玉米黄质也是活性氧的清除剂,可以防止眼睛过度受到紫外线的伤害。因为富含叶黄素和玉米黄质的黄斑色素具有阻止光损伤、抗氧化等双重保护作用,医学上认为黄斑的色素水平越宽,就越能保护视网膜免受损伤。